• 你的位置:凯龙设备 > 新闻动态 > 《说文解字》第919课:细说“角”字,什么是“总角之交”?

《说文解字》第919课:细说“角”字,什么是“总角之交”?

发布日期:2025-04-14 07:17    点击次数:73

接着我们的《说文解字》课程,本课讲一个字,即“角”的部首汉字“角”。“角”同时又是现代汉语常用字,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《现代汉语常用字表》中。

角。读音有四个:

(一)jiǎo。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《说文解字》标注的读音,给出的解释是:“角,兽角也。象形,角与刀鱼相似。”象形字。本义是角。

所谓的角,是有蹄类动物头顶或鼻前所生的骨状突起物,未端较尖,有防御、攻击等功能。

(长有硬角的犀牛)

(长有硬角的犀牛)

角是象形字。可以看一下字形演变:

(角的字形演变)

甲骨文、金文的角字,皆象兽角整体之形,中间有曲线,象角上的纹理。

“角与刀鱼相似”句,汤可敬先生《说文解字今释》认为《说文》以篆文立训,应解为角字与“刀”“鱼”两字相似。我们认为这一句或许也可理解为与”刀鱼“的形状相似。二者或并不矛盾,因为“鱼”的小篆字形实在与“角”的小篆字形相似,它们毕竟本来都是象形字。“角”和“鱼”本体形状与字形均相似。

(刀鱼的样子)

《玉篇·角部》:“角,兽头上骨外出也。”说的也是兽角。

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:“其明年,郊雍,获一角兽,若麃然。”到了第二年,天子在雍县举行郊祭,捕获了一头独角兽,像麃的样子。

本义之外,角还有其他用法:

(1)牛角长得周正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犂牛之子,骍且角,虽欲勿用,山川其舍诸?”何晏《论语集解》:“角者,角周正,中犧牲。”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,角也长得整齐端正,人们虽想不用它做祭品,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?

(2)抓住角。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譬如捕鹿,晋人角之,诸戎掎之。”孔颖达疏:“角之,谓执其角也。”譬如捕鹿,晋国人抓住它的角,各部戎人拖住了它的后腿。

引申指当面迎击。陈琳《为袁绍檄豫州》:“大军泛黄河而角其前,荆州下宛、叶而掎其后。”李善注:“征伐,军有前后,犹如捕兽,一人捉角,一人戾足。”

(3)动物头上象角的东西。如:触角《庄子·则阳》:“有国于蜗之左角者,曰触氏。有国于蜗之右角者,曰蛮氏。”有个国家在蜗牛的左角,名字叫触氏,有个国家在蜗牛的右角,名字叫蛮氏。

(有触角的蜗牛)

(4)额骨。《释名·释形体》:“角者,生于额角也。”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若崩角稽首。”杨伯峻注:“角,额角。”百姓叩头声如山陵崩塌。

(5)古代男孩头顶两侧留的头发。《玉篇·角部》:“角,男女未及冠,笄,为总角。”《字汇·角部》:“角。头髻也。”《诗·卫风·氓》:“总角之宴,言笑晏晏。”孔颖达疏:“以无笄,直结其发,聚之为两角。”

(“总角”的哪吒)

“总角”一般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,在古代,儿童会将头发分成左右两半,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,形状像两个羊角,因此称为“总角”。《晋书·列传第三》:“邵字敬祖,少与武帝同年,有总角之好。”这是成语:“总角之交”的出处,总角之交指童年时期就结交的朋友。

(6)形状象角的东西。如:菱角、皂角。《广雅·释草》:“豆角谓之荚。”王念孙《广雅疏证》:“豆荚长而端锐如角然,故又角豆角。豆角,今通语耳。”杜甫《奉陪郑附马韦曲》之一:“石角钩衣破,藤梢刺眼新。”

(梅豆角)

(7)饺子。也作“饺”。《聊斋志异·司文郎》:“王大悦,师事之,使庖人以蔗糖作水角。宋啗而甘之。”

(水饺)

(8)岬角。多用于地名。如我国福建省有镇海角,山东省有成山角,非洲南部有好望角。

(9)角落。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。如:墙角、拐弯抹角。杜甫《雨过苏端》:“红稠屋角花,碧秀墙隅草。”

(10)数学名词。从一点引出的两条直线形成的,或从一条直线上展开的两个平面、或从一点上展开的多个平面所形成的空间。如直角、锐角、两面角。

(11)古代量谷物时刮平斗斛的用具。《管子·七法》:“尺寸也。绳墨也。规矩也,衡石也,斗斛也,角量也,谓之法。”尹知章注:“角,亦器量之名。”

(12)量词。用法有二:

其一、饮料或土地的计量单位。司空图《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十九首》之十一:“客来须共醒醒看,碾尽明昌几角茶。”

其二、文书的件数。《红楼梦》第一百二十回:“一角文书,将薛蟠放出。”

(13)古乐器名,多用于军队中。如:画角。《广韵·觉韵》:“角,亦大角,军器”。李贺《雁门太守行》:“角声满天秋色里,塞土燕脂凝夜紫。”

(14)星名。二十八星宿之一,东方苍龙七宿的第一宿,有星两颗。屈原《天问》:“角宿未旦,曜灵安藏?”王逸注:“角亢,东方星。”

(二十八宿中的角宿)

也指星光。《广韵·觉韵》:“角,芒也。”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天一、枪、棓、矛、盾动摇。角大,兵起。”裴骃《史记集解》引李奇曰:“角,芒角。”

(15)斜。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隅目高匡”。李善注引薛综曰:“隅目,解眼视也。”潘岳《射雉赋》:“奋劲骹以角槎,瞵悍目以旁睐。”李善注引徐爰曰:“角 ,邪也。”

(16)封裹,裹束。《太平广记》卷一百三十三引皇甫枚《三水小牍》:“乃与村众及公直同发蚕坑,中唯有箔角一死人,而缺其左臂。”即箔裹死人。

(17)我国货币的辅助单位。现指人民币一元的十分之一,俗称“毛”。鲁迅《阿Q正传》:“邹七嫂在阿Q那里买了一条蓝绸裙,旧固然是旧的,但只花了九角钱。”

(一角钱)

(二)jué。读音出自《广韵》,用法如下:

(1)比试;竞争。如:角斗;口角。《广韵·觉韵》:“解,竞也。”《吕氏春秋·十月》:“天子乃命将率讲武肄射御角力。”高诱注:“角,犹试。”天子命令将帅讲习武事,教军士练习射箭、驾车,比试体力。

(角力)

(2)衡量;考察。《孙子·虚实》:“角之,而知有余不足之处。”曹操注:“角,量也。”通过对敌人的试探性衡量,可以了解敌人的强弱之处。

(3)触;触穿。《广雅·释言》:“角,触也。”王念孙《广雅疏证》:“角触古声相近。兽角所以抵触,故谓之角。”《诗·卷耳》正义引《韩诗说》云:‘四升曰角,角,触也,不能自适触罪过也。’《风俗通义》引刘歆《鐘律书》云:‘角者,触也,物触地而出戴芒角也。’是凡言角者,皆有触义也。”

(4)角色;人物。如:主角;配角。鲁迅《二心集·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》:“书中的主角,究竟上过前线,当过哨后。”

(《主角与配角》)

(5)行当。即主要根据戏曲演员所扮演人物的性别和性格等划分的类型。如:旦角;丑角。

(京剧的行当)

(6)演员。如:名角。鲁迅《社戏》:“扮演的多是主角,其一就叫小叫天。”

(名角盖叫天像)

(7)古代酒器。青铜制,容四升,形似爵而无柱与流,两尾对称,有盖。用以温酒和盛酒,出现于商代和西周初期。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角部》:“疑古酒器之始,以角为之,故觚、觶、觞、觥等字多从角。”

(商代青铜角)

(8)茶器。唐齐己《咏茶十二韵》:“角开香满室,炉动绿凝镗。”

(9)古代五声音阶的第三音,相当于工尺谱上的“工”,现代简谱上的“3”。《尔雅·释乐》:“角谓之经。”《礼记·月令》:“(孟春之月)其虫鳞,其音角。”郑玄注:“谓乐器之声也。三分羽益一以生角,解数六十四。属木者,以其清浊中民象也,春气和则角声调。”

(五阶古音与今音阶对照)

此外,读这个音的角还是姓氏。《广韵·觉韵》:“角,姓,后汉有角善叔。”

(三)lù。读音出自《广韵》。角里。汉朝初年隐士,四皓之一。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四人前对,各言名姓:曰东园公、角里先生、绮里季、夏黄公。”实际上,这里的“角里先生”的“角”,今多写为“甪”。

(汉初四皓图)

(四)gǔ。读音出自《字汇补》。角角。角声词。雉鸡鸣声。《字汇补·角部》:“角,角角,雉之鸣声。”韩愈《此日足可惜一首赠张籍》:“百里不逢人,角角雄雉鸣。”方松卿注:“角,音谷。”

角的小篆写法如图:

(角的小篆写法)

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

Powered by 凯龙设备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